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墨脉通古今,笔意贯山河——柯世儒书法的“文脉气象”与“当代表达”

作者:编辑主任 来源:人民书画艺术名家网 发布时间:2025-11-04 09:19 点击:
 
柯世儒,1949年10月出生,祖籍中国福建,长期定居香港。现任国际书画收藏家艺术交流协会秘书长、亚洲书法家协会理事、高级书法师,第四届广西自治区河池市政协委员。



 
获奖事项:
最近十年来,参加第八届“中国重阳书画展”作品入展,并被编入《当代书画家名录》。
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书画大赛”作品荣获优秀奖。
参加第四届“羲之杯”全球书昼艺术大赛荣获三等奖。
参加2016年“艺海杯”全国书画摄影大赛作品荣获金奖,被授予三个称号:“当代书画艺术名家”、“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2016名家书画报十大人物”的荣誉称号,作品被主办单位永久收藏。
2017年1月部分本人收藏作品被亚洲高级学府香港大学图书馆连绩展览三星期。
2017年参加书画大赛作品被出版编入《全国名家书画经典博览》。
2018年参加“翰墨风华”全国诗书画大赛荣获一等奖(最高奖)。
2018年6月,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週年,《中日长期贸易协定》签订40週年,《中日投资保护协定》签订30週年,中国改革开放40週年之际,由中日名家书画大赛实行委员会、日中友好协会,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协会(日本官方)主办“珍爱和平日中名家书画展”,本人作品在全国获选参加此次隆重展览。
2018年在日本东京国会众议院宪政纪念馆参展《珍爱和平日中名家书昼展》作品被永久收藏,并获发收藏证书。
2019年4月参加“翰墨风华”全国诗书画大展赛,再次夺取一等奖(最高奖)。并被授于荣誉奖牌《当代诗书昼传承人物》。
2019年12月应邀参加国庆七十週年・澳门回归20週年庆典作品在澳门大学图书馆举行,作品被澳门大学图书馆收藏(并获收藏证书)。
2023年应邀参加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首届大湾区书画邀请展》作品在大师馆展出,并在内地大湾区连绩展览三个月。
2023年10月,在香港大学建校111周年特别日子。本人三幅书法作品在香港大学图书馆参加展览两个星期。参展书法作品被香港大学图书馆永久收藏,并获香港大学图书馆馆长签发收藏证书。
2023年11月,书法作品草书“无门关”,被烧制成瓷板画,嵌入国家名胜古迹中国太原古县城风景区城墙被永久观览,并获发捐赠之证书。
2024年春节前夕,书法作品被贵州省茅台镇酒厂,以“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特邀代表冠名,作为产品以“艺术珍藏酒,限量珍藏版”的封面设计。
2024年5月,书法作品入选中央电视台(CCTV)《时代人物》专栏并在黄金时段播出。书法作品编成纪念册,题为《时代人物》,助力新时代书画进校园。制作影片并在百度、搜狐、腾讯、优酷等各大媒体全天候线上播放,介绍书法作品的书写特色。
2024年9月,国家级刊物《中国收藏》用4个版面刊登本人的有关书法,并在刊物中加上评论员文章,对本人的书法創作給予高度评价。
2025年5月,应国家文旅部及中国老革命根据地国家5A级景区,井崗山黄洋界景区服务中心邀请,书法作品《毛泽东诗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軍宵遁。被制成大瓷板画镶挂在景区服务中心供遊客长期参阅。作品被有关部门给予很高评价。






 
柯世儒学习古人书法不但从字贴上注重其形,更注重其神韵和内容。尤其是近几年的作品,更是以心驭笔、满纸灵动,将胸中丘壑尽付笔端。观其字,笔墨无言,却奇诡丛生。柯世儒不但用笔遒劲,笔墨丰厚,而且结体古朴,布局开张自有章法。细细品来,其笔法、墨法、字法、章法井然有序而又别有韵致。柯世儒的书法创作,已经达到了游刃有余的艺术境界。其笔墨潇洒不失淳厚,雄浑不失秀润,那疏狂、劲拔和朴茂的笔墨意趣中,闪现着非比寻常的艺术神韵。他笔下的字体大璞不琢而形神兼奇,活力四射。在柯世儒的草书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那饱满张扬的热情,和沉郁壮美的诗意,强劲厚韧的使笔用墨,无不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墨脉通古今,笔意贯山河——
柯世儒书法的“文脉气象”与“当代表达”

文/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江项
 
在当代书法界,如何让千年帖学传统在当下焕发新生,是许多书家探索的命题。当笔墨挣脱“形”的桎梏,以心为驭奔赴“神”的疆域,书法便不再是汉字的排列,而是生命气象的泼洒——柯世儒的草书世界,恰是这般“满纸灵动,奇诡丛生”的艺术场域。这位扎根香港、心系家国的书家,以张旭、怀素的狂草为“脉”,以家国时代的精神为“魂”,在“摹古”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让传统书法既留存着“古法的筋骨”,又生长出“当代的血肉”。其作品既是对帖学文脉的虔诚接续,更是对当代书法公共性、时代性的积极探索,于尺幅间完成了“文脉气象”与“当代表达”的深度对话。




 
柯世儒的书法起点,是对古人的虔诚“追摹”。他深谙“学书先立形,形立而神生”的理路,早年浸淫于张旭、怀素的狂草帖中,从《古诗四帖》的颠逸、《自叙帖》的奔涌里捕捉笔法的韵律。但他的“摹”从非刻板的复制:观其书写杜牧《山行》的作品,“远上寒山石径斜”的笔画既留存着怀素的使转圆劲,又将线条加粗加厚,以“墨色丰厚”破帖学的纤巧,让“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沉郁心境,随浓淡变化的墨块透纸而出。




 
这种“形神兼追”的自觉,让他跳出了“书奴”的窠臼。在书写《乌衣巷》时,“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结体取法王羲之的欹侧,却以“布局开张”打破晋人的内敛——字与字之间牵丝映带如流云绕树,行与行之间疏密错落似山涧叠石,既守着“章法井然”的传统底线,又透着“别有韵致”的现代审美。正如他所言:“学古人不但重其形,更重其神韵与内容”,这份清醒,让他的笔墨始终站在“传承”的根基上生长,而非悬空的“创新”。




 
如果说早年的作品是“帖学的觉醒”,那么近年的柯世儒,则进入了“以心驭笔”的自由之境。他的草书《黄洋界上炮声隆》,将“炮声隆”的雄浑与“敌宵遁”的迅疾,凝注于笔墨的节奏里:“炮”字重墨铺毫如惊雷坠地,“隆”字牵丝轻飏似余响穿云,“遁”字收笔锐劲如疾风扫叶——笔墨未言,却已将诗句中的战争气象与豪迈情怀,转化为可视的线条张力。




 
柯世儒的书法,从不是孤芳自赏的“案头清玩”,而是与时代、家国共振的“精神载体”。他的作品现身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图书馆,嵌入太原古县城墙,走进茅台镇艺术酒包装——这些空间的选择,暗合着他“艺术为公共、为家国”的创作立场。在《珍爱和平》中日交流展的作品里,他收敛了狂草的“疏狂”,以厚重墨块、沉缓线条传递“以书为桥”的和平祈愿;而其登上央视《时代人物》的作品,则以“潇洒不失淳厚”的气质,完成了“传统艺术走进大众视野”的现代转译。他的笔墨始终锚定“内容为魂”,让书法超越“技艺”,成为文化传承与精神表达的载体。正如香港大学图书馆的收藏评语所言:“他的字里,有汉字的根,有中国人的情。”


 
当笔法、墨法、字法、章法浑然一体,书法便进入“游刃有余”的化境——柯世儒的作品,正是这种境界的鲜活注脚。他的草书既有着“潇洒不失淳厚”的气质:浓墨处如古松覆雪,淡墨处似远岫生烟,雄浑中藏着秀润,疏狂里裹着朴茂;又有着“形神兼奇”的张力:单个字“大璞不琢”,却于整体布局中生出奇诡,形成节奏的跌宕,让笔墨“无言却有千言万语”。




 
这种化境,是几十年“笔墨修行”的结果:他以传统为基,让书法有了“根”;以时代为壤,让作品有了“场”;以心性为魂,让艺术有了“灵”。他的书法告诉我们:传统不是束缚创新的“枷锁”,而是滋养创新的“土壤”;当代也不是割裂传统的“利刃”,而是激活传统的“活水”——唯有让墨脉通古今,笔意贯山河,书法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既守住根本,又焕发新生。




 
这位将“笔墨意趣”与“家国情怀”熔于一炉的书家,以笔为犁,在传统书法的土壤里,耕耘出当代的精神花果。他的作品告诉我们:真正的书法,从来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生命与文化的共生,是笔墨与灵魂的共鸣。当越来越多的书家困于“形”的模仿,柯世儒“以心驭笔”的实践,恰是对书法艺术本质的回归:笔涌丘壑,墨蕴灵奇。而他笔底艺术的当代表达,终形成自己独有的有文脉、又有气象的精神疆域。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江项 2025年11月1日



 
人民书画艺术名家网 © 2023 chinkart.com Power by DedeCms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
豫ICP备2023013987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