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实力派书法家刘贵显——笔耕数十载,艺品传四方
作者:编辑主任 来源:人民书画艺术名家网 发布时间:2025-10-13 11:50 点击:

刘贵显,1958年生,祖籍河南,现居北京,中共党员。荣宝斋签约书画家、中国画院签约书法家,获评“百杰艺术家”“中华艺术人物”等荣誉称号,在书画领域深耕数十载,兼具深厚艺术功底与良好业界口碑。
艺术溯源与修养
刘贵显自幼便对书法艺术怀有浓厚热忱,这份热爱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的初心与动力。1992年,他毕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高级教研班,期间师从启功先生,深受其艺术思想与治学态度的熏陶,为日后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十年来,他始终秉持“勤学苦练、笔耕不辍”的信念,在日复一日的创作实践中锤炼技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艺品与人品并重”,将修养融入日常,以孝为立身之本,以善为处世之道,这份品格修养也潜移默化地浸润于其作品之中。



艺术风格与特色
刘贵显的书法作品兼具多元艺术特质,风格鲜明而独特。整体呈现出稳健豪放、雄强厚重的气势,落笔间尽显力量感;细品之下又不失秀美灵气,线条流转间藏有细腻韵味。其笔法富于变化,疾时如狂风骤雨,尽显酣畅淋漓;缓时似小桥流水,流露悠然意境。
在艺术追求上,他坚持“师古而不泥古”,深入研习传统书画精髓却不拘泥于古法,积极在传承中探索创新,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面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佛字作品被中国秘书联盟主席聂中东盛赞“千金易得,一佛难求,其佛字乃佛之精品也”;国画牡丹则以“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特点,获其誉称“中原牡丹王”,聂中东更亲笔题词“当代实力书画家”,足见业界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



作品收藏与价值
刘贵显的作品因其深厚的艺术内涵与独特的风格魅力,广受各界青睐,收藏足迹遍布多地。其中,书法作品《沁园春·雪》被毛主席纪念堂及多个地区、国家的有关机构与个人收藏,成为其艺术影响力的重要见证。
目前,刘贵显先生的作品市场价格为10000-15000元RMB/平方尺,其艺术价值与收藏潜力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代表作品
他的创作题材丰富,涵盖书法与国画多个领域,代表作品包括《紫气东来》《迎客松》《花开富贵》《九龙图》《万里雄关》《鸿运当头》《雨后漓江》《幽谷山居》《马到成功》《海纳百川》《五福》等,每幅作品均承载着其艺术思考与创作情怀。


权威荣誉加持,彰显专业高度
刘贵显的艺术实力获得业界广泛认可,荣誉加身印证其专业水准。2018年,他凭借精湛技艺被评为“中国艺术名家”,并荣获国家一级美术师证书,这一证书是对其美术创作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权威肯定;次年,他再添殊荣,斩获国礼书画名家证书与中美协会员证书,标志着其艺术影响力已延伸至国际文化交流与专业协会认可层面,成为兼具国内专业地位与国际文化传播价值的书画家。
刘贵显的艺术实力获得业界广泛认可,荣誉加身印证其专业水准。2018年,他凭借精湛技艺被评为“中国艺术名家”,并荣获国家一级美术师证书,这一证书是对其美术创作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权威肯定;次年,他再添殊荣,斩获国礼书画名家证书与中美协会员证书,标志着其艺术影响力已延伸至国际文化交流与专业协会认可层面,成为兼具国内专业地位与国际文化传播价值的书画家。


顶级机构收藏,见证艺术分量
刘贵显的作品因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被众多国家级、国际级权威机构收藏,成为艺术界的“收藏宠儿”。
- 国家博物馆多次收录其佳作,包括唯一仿古山水作品《富春山居图》(该作品为版权保护之作,曾在比利时参与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2023年收藏的《雨后漓江》,以及2018年曾悬挂于馆内的《鸿运当头》。
- 紫光阁对其作品青睐有加,2021年收藏并悬挂《梅开五福》(列入收藏家资料库并颁发专用章,属内部回流作品),其用紫光阁专用染料创作的《紫气东来》同样被列为内部回流作品,且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 人民大会堂于2022年收藏《长城雄风》,并为其颁发收藏证书;毛主席纪念堂也将其作品纳入收藏,进一步彰显其作品的文化代表性与社会认可度。
- 国际层面,2021年其作品《鸿运当头》走进法国卢浮宫并被收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艺术载体,让中国书画艺术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


参展拍卖亮眼,凸显市场价值
在艺术展赛与市场拍卖中,刘贵显的作品始终表现亮眼,既获专业赛事肯定,又在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的收藏潜力。
- 展赛方面,2009年其《紫气东来》《迎客松》等十余幅代表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参展;此外,作品还在“海峡两岸书画展”“世界华人书画大赛”等数十次重要书画赛事中展出,并斩获多项重要奖项,专业认可度持续攀升。
- 拍卖市场上,其作品屡创高价。2023年,《幽谷山居》在雅昌拍卖公司以218.66万元成交;《迎客松》同样在雅昌拍卖中以228.98万元高价落槌,拍卖结果被人民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刊登报道,引发广泛关注;蓝底金墨创作的《沁园春·雪》多次亮相拍卖现场,还被荣宝斋签约并出售版权,目前悬挂于荣宝斋一楼,成为市场与业界双重认可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