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笔墨载誉,艺韵流芳——刘贵显书法艺术鉴赏

作者:编辑主任 来源:人民书画艺术名家网 发布时间:2025-10-13 14:47 点击:
 
刘贵显,1958年生,祖籍河南,现居北京,中共党员。作为荣宝斋签约书画家、中国画院签约书法家,他先后获评“百杰艺术家”“中华艺术人物”等荣誉称号,以数十年对书画艺术的坚守与创新,在当代书画领域树立起鲜明的艺术旗帜。
 
刘贵显先生在书画领域深耕数十载,凭借深厚的艺术造诣与不懈的创作追求,斩获多项荣誉、作品被权威机构收藏并屡创拍卖佳绩,其艺术成就已成为当代书画界的重要注脚,每一份荣誉与收藏都见证着他对艺术的坚守与突破。






 
艺术特点:师古创新,形神兼备
 
刘贵显的书画艺术,兼具传统底蕴与个人风格,形成“刚柔并济、神韵饱满”的独特面貌。
 
自幼痴迷书法的他,1992年毕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高级教研班,师从启功先生,深得传统书画精髓的滋养。数十年来,他始终“勤学苦练,笔耕不辍”,既深耕古法又不困于旧规,践行“师古而不泥古”的创作理念——在临摹传统碑帖与画作的基础上,融入对生活的观察与对艺术的思考,最终自成一家。
 
其书法作品风格尤为鲜明:整体呈现稳健豪放、雄强厚重的气势,落笔有力、骨力十足,尽显阳刚之美;细品则能发现笔墨间的秀美灵气,线条流转细腻,兼具阴柔之韵。笔法更富变化,疾时如狂风骤雨,酣畅淋漓;缓时似小桥流水,悠然绵长,一疾一缓间,将情感与意境融入笔墨。
 
在人格修养与艺术创作的融合上,他坚持“以孝为先、以善做人”,主张“艺品即人品”,这份对品德的坚守,让其作品不仅有笔墨的技法之美,更蕴含温润厚重的人文神韵,形成“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质。中国秘书联盟主席聂中东曾盛赞其艺术:“千金易得,一佛难求,其佛字乃佛之精品也”,并评价其国画牡丹“色彩艳丽,栩栩如生,不愧为中原牡丹王”,更亲笔题词“当代实力书画家”,精准概括其艺术水准。






 
艺术成就:权威认可,载誉中外
 
刘贵显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个人风格的塑造上,更获得国家级机构、重要展赛与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成为其艺术实力的有力佐证。
 
顶级机构收藏,彰显文化价值
 
其作品因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水准,被多家国家级权威机构收藏,成为当代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
 
- 国家博物馆于2023年收藏其作品《雨后漓江》,并颁发收藏证书,认可其在山水画领域的创作高度;
- 故宫博物院收藏其用紫光阁专用染料创作的《紫气东来》,该作品同时属于紫光阁内部回流作品,兼具稀缺性与艺术性;
- 毛主席纪念堂将其代表作《沁园春·雪》纳入收藏,此外,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韩国等地区与国家的机构及个人,也纷纷收藏其作品,推动中国书画艺术的跨地域传播。




 
重要展赛亮相,奠定专业地位
 
在专业艺术展赛中,他的作品多次脱颖而出,持续巩固行业影响力:
 
- 2009年,其《紫气东来》《迎客松》《富春山居图》等12幅代表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参展,成为当时书画界的关注焦点。
- 代表作《沁园春·雪》以“蓝底金墨”创新形式创作,不仅被列入收藏家资料库、多次亮相拍卖现场,还成为荣宝斋签约出售版权的作品,目前长期悬挂于荣宝斋一楼,成为展示当代书画实力的重要窗口,他也凭此作品获评“当代百杰书画家”荣誉称号。
- 个人艺术传略与作品被中国书法网、中国名家书画网、中华墨宝网等十余家专业艺术网站收录,其中中国缘文化网特别为其开设“名家专栏”,系统展示其创作历程与代表作;
其艺术经历与创作理念成为书画领域的研究与参考素材。
- 他书写的“虎”字,因笔法精湛、气韵生动,被《历代名家真迹虎字集》收录,成为传承书法艺术的经典范例。
- 项城市人民政府公众网等官方平台也对其艺术成就进行收录,让更多大众通过官方渠道了解其书画艺术。
- 收藏群体广泛,除权威机构外,作品还被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机构,以及学者马淑礼、济南军区郭玉祥司令、收藏鉴定家蔡国声、影星卢奇与林俊贤等海内外知名人士和企业家收藏,成为连接不同领域、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纽带。
 




刘贵显的书画作品,兼具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在市场中呈现出稳定且强劲的发展态势。
 
从市场定价来看,其书法作品润格已达10000-15000元/平方尺,精准反映出行业对其艺术水准的定价认可。而拍卖市场的表现更印证其收藏潜力——2023年,他的作品《幽谷山居》在雅昌拍卖公司以218.66万元成交,刷新个人拍卖纪录,展现出市场对其艺术价值的高度信赖。
 
从长期价值来看,其作品兼具“传统底蕴”与“创新特质”:一方面扎根传统书画技法,确保艺术根基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题材、形式(如蓝底金墨、专用染料)的创新,赋予作品时代活力,这种“传统与创新并存”的特质,使其作品既符合资深收藏家对“传承性”的要求,也满足年轻收藏群体对“独特性”的追求,未来收藏价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人民书画艺术名家网 © 2023 chinkart.com Power by DedeCms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
豫ICP备2023013987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